欢迎访问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
行业动态
公积金助力京津冀百姓安居
日期:2024-03-12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阅读: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三地加强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其中,在住房公积金方面,持续优化政策、扩大受益范围,更多缴存者享受到“同城化”红利。

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河北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区域。如何更好地满足随单位从北京疏解到雄安新区人员的住房需求,是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关心的问题。

1月4日,雄安新区首笔疏解单位员工北京市管住房公积金贷款成功发放。从客户初次对接到贷款成功发放仅用了几个工作日,满足了疏解人员的贷款购房需求。“安居梦”的实现,得益于两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不懈努力。

为了积极推进疏解人员住房保障工作,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雄安新区住房管理中心密切联动,多次召开业务组织推动会,沟通住房管理政策,研究疏解单位员工住房贷款服务。

“我们进一步细化实化对随单位从北京疏解到雄安新区人员的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提取方面,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租房,向北京中心申请租房提取的,以实际月租金作为每月提取限额,不受月缴存额限制。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购房,向北京中心申请购房提取的,不受有无京内购房提取记录的限制。在贷款方面,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购房时,可以向北京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由北京中心发放贷款,首套住房最高贷款额度120万元,二套住房最高贷款额度60万元。雄安新区也加快推进疏解人员住房公积金政策对标北京,疏解人员住房缴存上限已按北京标准执行,住房公积金使用场景从购房贷款拓宽至租房提取,政策逐步与北京“同城化”。

据悉,在天津购房的外地缴存职工大多为京冀地区城市职工,“为解决外地职工来津购房置业堵点问题,发挥住房公积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我们调整了外地缴存职工贷款政策。”天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取消需所在单位派驻到本市工作一年以上且购买职工家庭首套住房等条件限制,外地缴存职工与本市缴存职工实行相同的公积金贷款政策。

实惠政策搭配优质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惠民作用。

京津冀三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着力优化服务,让群众跨区域办事更加好办易办。

三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京津冀‘一网通办’服务专区”,联合印发《京津冀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专区工作规则》,可提供多种住房公积金服务。其中,北京推出了一批京津冀“无感漫游”服务事项,将住房公积金等事项纳入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京津冀专区,实现在京津冀任何一个地区切换位置时可自动定位并提供当地服务事项,无需切换各地移动端。

三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还充分利用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全程网办、代收代办、两地联办等方式,实现更多高频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

“住房公积金服务‘跨区域通办’真是太方便了。”办理过异地购房提取业务的郭先生点赞道。据悉,郭先生是某企业北京分公司的一名职工,常年外派在河北省石家庄开展工作,在北京缴存住房公积金。为改善住房条件,他在石家庄选定了一套商品房,急等提取住房公积金购买。郭先生带着购房提取材料来到石家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通过“两地联办”的方式。在服务窗口提交了材料。两天后,就收到了资金到账短信,免去了“两地跑”的麻烦。

“为了推进住房公积金服务跨区域通办,我们建立了联系人制度,通过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服务平台,做好政策交流、信息协查、业务联办、电子信息交流以及具体业务联系表更新等工作。”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住房公积金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督促各中心在服务大厅设立专窗,受理未能在线上开通办理的跨区域通办业务申请。”

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说,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是块试金石,也检验着一体化的水平。京津冀三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在异地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大力度推进高频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完成11个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于2023年如期实现了提前退休提取、租房提取两个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目前,三地可“跨省通办”的高频服务事项累计扩容至十几项,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

专业人士认为,京津冀住房公积金协同发展,逐步破除区域内住房公积金缴存使用壁垒,利好租房和购房者,对住房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区域内形成更优的人口布局,助力区域人口、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区域协同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随着三地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签署京津冀住房公积金区域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发展的总体要求、合作内容更加明确,行动步伐更加协调,将助力更多百姓通过更加实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实现安居。(作者:邱修海)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